• 区划代码:120107000000
    地名由来:《畿辅通志》卷77《河渠三·水道三》:“塘儿沽引河乃宁河盐田之沟也,在北塘营之南,其沟南流至塘儿沽入海河。”(中国地名语源词典)

    历史沿革:1949年3月塘沽和大沽合置塘大区,属天津市。1952年2月改名塘沽区至今。

    塘沽成陆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 年),黄河曾3次改道北移,在天津附近入海。黄河"一石水而六斗泥",具有惊人造陆能力,"浊水所经,即为平陆"。至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塘沽陆地逐步形成。元朝开海上漕运,元政府驻军屯防漕运,人丁日繁。明成祖朱棣定都大都(今北京市)以后,向这里移民形成高潮,大沽、北塘成为较大村镇。清末,大沽设协台衙门,塘沽设同知衙门。解放前,塘沽从未独立建置,海河两岸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至解放前夕,海河南岸录属天津县,海河北岸录属宁河县。解放后,两岸合并,设天津市塘大区(塘沽、大沽),1952年2月改称塘沽区。

    宋代,以海河(当时称白河)为界,河南部属宋,河北部属金、辽,南北对峙,战火不断。元朝,塘沽成为南粮北运水上交通要道。明代,是屯兵防倭重地。清代,在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列强斗争中,塘沽是中国北方主战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塘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塘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北方近代大工业的摇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塘沽地区航运业得以发展。1880年,清政府在塘沽开办了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开我国北方近代造船业之始。 1888年京山铁路修至塘沽并由此延伸到天津,为塘沽地区发展近代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1914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塘沽筹建我国第一家生产精盐的近代化工企业——久大精盐厂。

    2009年11月10日和汉沽区、大港区合并成为滨海新区。